绿之汇-专业塑料降解技术与原料服务商

减少塑料污染

不改设备&模具

全球出口支持

符合降解标准

总成本低

降解效果合规,成本低

咨询热线

15038609791

学术视野
您的位置: 首页 > 降解学院 > 学术视野

“禁塑令”需要更多质优价廉替代产品

发布时间:2020-11-08 19:19:06人气:

一些塑料制品将被禁用,你准备好了吗?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日前印发《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》,公布了禁限相关塑料制品的细化标准。今年1月,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》印发实施,意见提出到今年底,在直辖市、省会城市、计划单列市等地的商超、书店等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、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、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。


  早在2008年6月,我国开始施行“限塑令”,但从10多年的执行情况来看,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。一方面,商家受利益驱使,在“限”字上做文章,打擦边球;另一方面,消费者对塑料袋过度依赖,让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生存空间。如此语境下,今年年底,我国将开始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、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、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,显然向“禁塑”迈出了实质性一步。


  从“限塑”到部分“禁塑”,执行是关键。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,全力推进。比如,环保部门应一律叫停生产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企业,同时停止此类项目的审批,从源头上控制“白色污染”的产生。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生产、销售环节的监禁力度,对重点环节和流通领域保持高压严管态势。


  从“限塑”到部分“禁塑”,宜堵更宜疏。必须厘清的是,实施“禁塑令”,不是封杀所有塑料制品,而是禁止生产、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。各地应加快替代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和供应,推出更多质优价廉的可降解塑料制品,满足市场需求。目前来看,国内替代产品生产技术成熟可靠,产品产量充足,可以满足“禁塑”后的市场需求。这也是我国在年底开始推行“禁塑令”的底气所在。


  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,关键是有环保产品替代。从目前全国市场情况来看,只需要进行技术改造,降低生产成本,逐步降低销售价格,就会越来越得到消费者青睐。


推荐资讯

展开